清乾隆三年(西元1738年)龍山寺創建時,延請堪輿家張察元相驗地形,認為該處是「美人穴」,於是在寺前曠地開鑿水池做為「美人照鏡」之用,藉以保護艋舺風水。
距今兩百多年前,傳說從龍山寺後方可遠眺芝山巖惠濟宮、前方可望向圓通寺、慈雲巖(今接雲寺),若看見兩處有燈火,則萬華地區即傳出失火情形,而「美人照鏡池」興建後,不僅保護萬華區居民免受回祿之災,亦常保地區繁榮。
日本大正八年(西元1919年)為開闢廣州街,乃將池子填土建為龍山公園,但仍保持一處噴水池。為便於管理,龍山寺還將公園土地捐贈臺北市市役所,今為臺北市政府「艋舺公園」(12號公園)。